藏趣雜記
海安有個五方齋
文/崔世榮


海安有個五方齋,初聞其名,總疑心是裹竹葉、填糯米的去處——“齋”字沾著吃食的邊,“五方”又像攏了各樣米粽的名目。待到真把腳跨進門,才覺先前的想頭,錯得離譜,且是離譜到了骨子里——哪里有半片粽子的影子呢。

進門先撞著套音響,明晃晃杵在那兒,聽人說值兩百多萬。這倒教我愣了愣:莫不是進了音樂迷的巢穴?

再抬眼,柜子上東一塊西一塊嵌著好些拍賣牌,紅的白的,印著零碎數字,像戲臺上的臉譜,各有各的模樣,各有各的故事。這一下,倒教人心頭發起迷糊:主人究竟是做甚的?是擺弄音響的,還是戀著拍賣場的?
直到那些藏品被一一亮出來,才算把這“迷糊”解了開。瞧那清供的香爐,據說是值大幾十萬的;還有老瓷器,釉色里像鎖著幾百年的光陰,指尖剛要碰,都怕驚著了古人的手藝;更有老石雕,粗糲紋路里藏著精細功夫。這些物事一擺開,直教人眼睛發直,心下暗嘆:原是個藏家。



五方的收藏
今日同金鋒會長去訪,南通還跟著幾位舊友,又新識了一位姓仇名紅的。名是女名,人卻是位先生。初見面時,倒也拘謹,可沒說上三兩句,竟像多年的老友,話匣子一打開,就收不住了。這也算是收藏圈里的一趣:萍水相逢,因著些古物舊器,便能生出故交般的熱絡來。

五方齋收藏角之一
五方又把更多藏品搬出來,件件都透著“精稀”二字。南通人常說“海安藏龍臥虎”,今日見了,才知這話不是虛的。你看那藏家,守著一屋的舊物,像守著一整個時代的碎片;來的人,圍著這些碎片品頭論足,竟也品出些歲月的滋味來。




五方的收藏
收藏這事,本就怪有趣的。有人戀它的價,有人迷它的美,有人癡它承載的舊事。就像這五方齋,從被誤認的“粽子鋪”,到藏滿珍奇的“寶庫”,中間隔著的,不只是一扇門,更是常人對“愛好”能到何種境地的想象。世間事,大抵如此,你以為的模樣,往往不是它真的模樣;而那些真的模樣,偏生藏在些叫人意想不到的角落里,等你去撞破,去驚嘆。

五方齋收藏角之二